首页

乔家大院调教

时间:2025-05-28 07:11:49 作者:高铁织网,释放区域经济新活力 浏览量:83067

  高铁一响,黄金万两。

  近期,贵州盘兴高铁与沈阳至长白山的沈白高铁双双进入冲刺阶段。5月21日,盘兴铁路全线轨枕预制任务全部完成,为盘兴高铁2025年11月开通运营奠定坚实基础。沈白高铁也于近日全线铺轨施工完成,预计将在9月底建成通车。

  从西南到东北,贵州和辽宁分别有望成为西南和东北首个“市市通高铁”省份。

  这场跨越中国对角线的高铁冲刺,不仅是一场交通突围,更是区域经济格局重构的关键落子。

  贵州喀斯特地貌曾让“地无三里平”成为发展制约,而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,长期面临传统产业转型与区域协同不足的挑战。

  高铁网络的全域贯通,犹如打通了区域发展的任督二脉,让经济要素的高效流动成为可能。

  如,盘兴高铁通车后,贵阳2小时左右可达兴义,贵阳至省内8个市(州)中心城市1至2小时的高铁交通圈将正式形成。

  沈白高铁除了结束抚顺不通高铁,打破辽宁高铁网络西密东疏的格局外,也将加速形成以沈阳为核心的1小时都市圈。

  这种时空压缩效应正以轨道之力深刻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格局。

  其一,从要素流动来看,人流、物流、信息流在“小时经济圈”内完成梯度延伸。

  许多城市都在拼命建高铁,但高铁本身并不是一个赚钱生意。长期以来,制约高铁建设的最大症结,不在于资金和技术,而在于是否有现实需求。

  比如,全长约98公里的盘兴高铁是贵州高铁中桥隧比例最高的线路。途经喀斯特地貌区,面临着溶洞、裂隙等地质难题,施工难度可想而知。

  即便这样,在西南地区为何还要兴建这样一条铁路?

  除了结束黔西南州州府兴义市不通高铁的历史外,黔西南地区的发展急需按下“快进键”。

  拿高铁连通的黔西南州和六盘水来说,2024年,两地GDP合计3189.5亿元,仅占贵州全省经济总量14%。高铁开通后,兴义市将与沪昆高铁大动脉连通,这对当地旅游业、农产品流动等将产生巨大乘数效应,进一步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关键动能。

  在东北,沈白高铁的加入,通化、白山、延边等与沈阳、北京的时空距离大大拉近,使得京津冀地区的游客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抵达长白山。

  其二,畅通省域交通循环,放大中心城市对周边的溢出效应。

  高铁以速度快、运能大、能耗低、污染轻等特征,在中等距离的出行上具备极强的竞争力。尤其是在省域内,高铁将主要城市间的通勤时间压缩至1至2小时,有效破除地理空间壁垒,促进同城化发展。

  高铁带动的同城效应不可忽视。

  如,按照辽宁的规划,抚顺在沈阳都市圈内的重要定位是实现同城化发展。

  而沈白高铁线路途经抚顺、本溪、通化等城市,以350公里/小时的设计时速,抚顺至沈阳的通行时间更有望缩短至10分钟之内,二者被拉得越来越“近”,势必会产生更多火花。

  在产业联动上,沈阳装备制造业优势突出,而抚顺一直主动承接沈阳装备制造和机械加工产业转移。随着时空距离的压缩,两座城市会形成更紧密的产业共同体。

  不过,高铁沿线同城效应凸显,但也要避免虹吸效应。这就要通过产业分工(如抚顺强化配套制造业)和差异化定位来平衡区域发展。

  铁路建设是激发内需潜力的重要引擎,高铁网络的不断完善,很大程度上映射出流动中国的活力与潜力。

  但仍需要指出的是,不是每个地方都有实力建高铁,高铁建设也并非竞速比赛,需量力而行、量需而行。

  (“三里河”工作室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中国女篮晋级亚运四强 半决赛将对阵朝鲜

近年来,在当地政府的带动下,南郑区藤编产业逐渐从“小营生”变成“大产业”。目前,该区现有藤编企业3家,年生产18万余件,产值6000万元,带动农户295户,户均年增收3万元。

北京海淀已形成软件和信息服务等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

现在的问题是,婚姻的成本太高了,高到结次婚需要倾尽全力,需要父母倾尽所有。这样的婚礼是不是过于沉重了?如果这就是所谓的完美婚礼,那婚姻本身就已经变味了。说到底,这样一场以父母一辈子的积蓄换来的所谓完美婚礼,不过是一种变相的啃老。

南非警方发布7至9月犯罪数据

“我在学习中意识到中文是宝藏。我会用这个语言打开很多新的‘门’。”对于多丽娜来说,中国茶便是其中一扇“门”。在汉语桥比赛中,她将中国茶艺作为才艺展示,所需要的静心、讲究“火候”,时间、手法、水温缺一不可。在众多品种中,她最爱喝绿茶,“我喜欢它先苦后甜的味道”。

穿越深空创意征集活动启动 激发青少年探索航天热情

目前,横琴合作区内澳资经营主体超6500家、海关备案企业1998家,100家企事业单位获免税进口主体资格,合作区大力发展的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等“四新”产业发展提速增效,服务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效果加速显现。

澳门特区终审法院正式宣布岑浩辉为第六任行政长官候任人

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第二个金色十年的开局之年。作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,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提出11年来取得重大成就,共建的朋友圈越来越大,含金量越来越高,在高质量发展中开拓出一条造福世界的发展繁荣之路,铺展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壮美画卷。12月2日,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第四次“一带一路”建设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。未来我们要如何推动“一带一路”的共建呢?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